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是由中南大学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联合成立的专业眼科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开放的平台聚焦精英培养、铸造国内乃至学科”的办学理念,砥砺前行,育人不倦。目前,学院已顺利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计118人,博士研究生培养亦初见成效,科研学术论文纷纷被国际高水平期刊接收或发表,近期,2014级博士生樊华的论文在国际期刊Nature旗下期刊发表。
樊华,2014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她乐观、积极,业余时间喜欢运动(瑜伽),曾荣获学院优秀研究生二等奖学金,学术研究方面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多次参加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堪称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标榜。樊华同学撰写的论文《Associated factors for visibility and width of retrobulbar subarachnoid space on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high myopia》(深度扫描OCT对高度近视眼视神经周蛛网膜下腔宽度及可见性相关因素分析)于近日发表于“Nature publishing group”在线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IF:5.578。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视神经周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 ,SAS)围绕在视神经周围,又与脑室相通,与多种视神经疾病相关。有研究表明SAS和SAS 内压与多种眼部疾病相关,包括视乳头水肿,正常眼压青光眼,视盘小凹等。此外,有过一些硅油眼患者硅油进入脑室的病例报道,有可能的途径是,这些硅油通过SAS进入脑脊液循环并终进入脑室,但是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往对于SAS的研究多通过组织学的方法或磁共振的影像。然而这两种方式均有其局限性,组织学的方法无法对活体眼球的SAS进行研究,而磁共振由于分辨率较低不能对其细节进行研究。日本学者Ohno-Matsui等首次通过深度扫描OCT(Swept-source OCT,SS-OCT)发现了高度近视SAS 的结构,但是在该研究中,并未指出SAS 可见的相关因素,虽然提出了SAS 有可能在高度近视眼中有扩大,也没有提出进一步的证据。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使用新的深度扫描OCT对于SAS可见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SS-OCT测量SAS在高度近视的宽度,进一步为SAS在高度近视眼中有所扩大的病理改变提供证据。
樊华同学是爱尔学院132位学子的缩影,爱尔学子勤勉克己、开拓创新,恪守“立德、尚道、精业、博爱”的院训,在中南大学和爱尔集团合力搭建的大平台上汲取精华,茁长成长。
友情链接: 中南大学 | 中南大学图书馆 | 中南大学招生在线
Copyright © 2012-2021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3004093号-3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461号